祥光村厚德堡

德化县水口镇 2023-05-16 17:34:31

厚德堡位于福建省德化县水口镇海拔700多米高的祥光村,地处闽中与闽南交界的地方,是泉州市现存规模宏大、年代久远、结构精巧、建筑风格独特的清代建筑,2018年9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厚德堡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1837年),是一座近200年的古堡。据祥光村江氏族谱记载,厚德堡系本村江氏先祖十七世尚忠公所建。尚忠公,字开安,例增承德郎,生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卒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寿66岁。考上秀才后,累至“贡生”“承德郎”和候补知县等功名。江开安富甲一方,尚忠公的祖父继登,购几百亩良田,田租千余挑,建厚井堂、立得源书楼;尚忠之父峰高公,自幼聪惠,业管数多,开创数倍于前特绪余耳,名闻州邑,其庶妣林氏、李氏为福州洪塘、福州城内人,为大户人家,对其经营木材生意大有裨益,在祥光、湖坂等经营的木材经由水路运到福州,盈利颇丰,传说白银甚重又多,带不回祥光,只能在福州换黄金带回,缔戴德堂基址。次年卒(1830年),那年开安公只有28岁。因逢乱世,他没有出去做官从政,便耗费数十年的时间巨资修造厚德堡,以保护身家财产。因此,厚德堡不同于普通民居,还兼具军事防御功能。

厚德堡是德化县现存规模宏大、年代久远、结构精巧、建筑风格独特的土楼,为闽南地区罕见的体量巨大的清代木石构土堡建筑。厚德堡外观与客家土楼不同,为方形,有闽南山区土堡典型特色,内部多为闽南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制,在外观、内部建筑风格等方面,具有与客家土楼不同的独到之处。因此厚德堡为研究福建闽南清代土堡建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闽北地区土楼的差异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厚德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在福建众多土堡中比较少见,是一座排水系统保存较完整的堡类建筑。对研究德化地区古建筑的年代、类型及相互影响有较大参考价值。厚德堡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条件,目前正在申报中。

厚德堡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呈“虎下山”状,前低后高,整体呈长方形布局,东西长47.96米,南北长52.93米,外墙高5~6米,占地面积 2123.46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188.07平方米。远眺厚德堡正面外貌,朱红色高墙配有石雕拱门,左右翼各有一座巍峨的角楼。堡前还有旗杆石遗存。走近厚德堡,正面石拱门门高3.27米,门额镌刻“厚德”两个浑厚遒劲的楷书,左右分别落款“道光丁酉年(1873)”“阳春吉日书”,字间还刻有一幅道教的“八卦双鱼”图;左右各有一方浮雕,雕刻有“云龙、祥云、日月、瑞草”等石刻图案。古堡外墙高约5米,下层用厚石砌成,十分坚固,上层外墙沿用古老的夯土板筑技术,就地选取生土、砂石、竹片夯筑的坚实的土墙,一层厚2.61米、二层厚0.59米,壁垒森严。全堡呈封闭型。外墙上正面开一个大门,侧翼开一个小门。底层不开窗户,顶层才开设有栅栏窗棂的小窗,供瞭望四周情况之用。

古堡内建筑墙体为竹夹泥墙,即以当地产的毛竹和芦苇杆为主要原材料,将竹子、芦苇杆晾干后竹子开成篾片,按一定的编织方式穿编,然后用先用草泥做底,干燥后用白灰抹面。这起到防潮隔音、冬暖夏凉的作用。为了古堡防火安全,修造时设计匠师在每一组建筑之间都设有比屋脊高的青瓦白灰的马鞍形封火墙,把下落和中落、后落隔离开来,第一组建筑群之间由庭院和高出屋脊的夯土墙分隔开来,现墙基依旧在,中间主体建筑与城墙的木构建筑之间围护一圈宽达2.39米,由卵石铺成的环堡排水通道,并在土堡门前凿有一口水井,用以生活和防火之用。古堡除了防火防盗外,进可攻退可守,还可防匪。

古堡内为三进五开间全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带厢房结构的三层楼房,后轩周边用木栅栏围护。古堡三进,一进比一进高,且每进互相连接。堡的第一进进深3.38米、面阔17.32米;第二进进深10.16米、面阔17.32米;第三进进深3.66米、17.32米,三进共有房间360间。从外拾级而上沿着门道入内,驻足仰望如天穹。石拱门后是前院,天井东侧是门楼,南北侧是边门楼,西侧是黄土夯垒的内院墙。拾级而上进院门即为高低两级天井,两侧两层厢房依山势逐层抬升,一级天井厢房朝堡门方向为歇山顶,其他厢房为悬山顶。主座三层,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七柱。从主座低层两侧的小门甬道进入屋后,是厚德堡“内庭”,天井四周是巷道深深、曲径回廊的楼房,楼房前为5米高的防火墙。楼上有走廊周长约300米、宽2.5米的“跑马道”,四个角楼上还建有塔亭,40个窗户,大小的枪眼,瞭望敌情。其中东南面的塔亭为11米高的八角攒尖顶式二层阁楼,重檐歇山顶,一层开四个窗户,二层开六个窗户;东北角为六角攒尖顶式二层阁楼;西北角为二层方形阁楼,悬山顶;西南面的塔亭为正方形的二层阁楼,木质窗户外皆钉上铁板,从这窗户可瞭望堡外四面八方,是重要的防御设施。再往后有一座气象恢宏的三层横楼,悬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五柱。南面堡墙和护厝未建成,北侧护厝附建在堡墙上,高两层。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