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情简介
▲水口镇镇区
水口镇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东北部,地处德化与永泰、尤溪和仙游三县交界处,因水口位于浐溪、涌溪两条主要河流汇合出口的地方,故称水口。全镇辖16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人口1.95万人,有党组织21个、党员798名。土地面积260.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万亩,为我县土地面积最大的乡镇;林地面积3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3.5万亩,毛竹林3.29万亩、人均1.66亩,油茶林1.95万亩、人均近1亩),林木蓄积量2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5.6%,是省级森林城镇、省级林下经济重点乡镇、省级高级版绿盈乡镇,也是泉州市最大的林业乡镇(乡镇级)。2011年被列为泉州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2016年被确定为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作为县东线旅游核心区,水口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自带名片:
▲石牛山景区主峰
▲石牛山景区岱仙瀑布
▲石牛山景区岱仙溪竹筏漂流
1.旅游名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岱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石牛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宜居小镇”等6块国字号生态品牌,是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有核心景点:石牛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列为全省精品森林旅游线路,有“八闽观日第一峰”石牛主峰、“华东第一瀑”岱仙瀑布、全国第二长索道、福建最长拖挂式索道,还有8月认证的两项世界纪录:世界上垂直高差最大的单边玻璃悬廊和垂直高差最大的单边玻璃悬廊晃桥。有小景点:淳湖、白潭2个中国传统村落、承泽省级传统村落、榜上白水漈瀑布、梨坑艺术家创作基地等等。
▲毛厝村岐山堂
▲祥光村厚德堡
2.文化名片。文化底蕴深厚,有道教、建筑、人文、生态、民俗等文化,2016年获评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淳湖、承泽村被列为省级传统村落,淳湖村、上湖村白潭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道教文化尤为突出,是海内外“法主”(三圣君)的发源地,可追溯到乾道四年(1168年),至今仍流传和保留着张慈观、肖明、章敏三圣君的神奇传说等,三圣君威灵显赫,香火传播闽中、闽南、闽北、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唐代,水口属永泰县归德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归德场为德化县,水口属德化县。宋至清属德化县永宁乡清泰里,其中淳湖属梅中里。民国时期,水口乡属德化县第二区。1950年3月,建立德化第三区(驻水口湖坂),1958 年10月,成立水口人民公社;1984年9月,公社改为乡建制,为水口乡;1992年7月,撤乡建立水口镇,建制已有72年。南宋时期,有承泽村“一门三进士”(黄奎、黄龟朋、黄霆发祖孙叔侄15年间一门连中三进士),民国时期,水口有科(营)级以上干部18人。解放后,毛厝人毛票为德化县第一任县长。
▲红色研学
▲昆坂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陈列馆
3.红色名片。红色资源丰富,境内的中共福建(坂里)省委旧址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级老区革命遗址、泉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今年8月被确定为泉州市基层党建工作实训点,全县仅2个。昆坂、梨坑、毛厝3个村是省定老区基点村。红色印记多点开花,连线分布,有红船古渡口、红军古驿道、红军洞、歃血为盟处等红色资源,沿湖坂-承泽-毛厝-梨坑-昆坂连成一线,环绕在石牛山景区周边,红绿交相辉映。
▲岱仙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4.水利名片。是全县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乡镇,镇域内有岱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浐溪、涌溪等大小溪流13条,流域面积1237.3平方公里,水电站17座,公益性山塘1座,总装机容量10.96万千瓦,占全县水电装机总容量的38.5%。
▲艺术家村落--梨坑村
5.康养名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6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26-282天,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气候环境宜人,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4个村获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前列,是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地广、林多、水足”为药草种植提供了条件、药膳发展积累了群众基础,已在全县率先创建药膳美食一条街,已推出药膳近200道。